我們搖擺,我們迷惘,我們反覆無常,
我們想得很多卻做得很少,
我們給自己找理由說: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背景,奧斯陸,國家,挪威。任何介紹都會告訴你這是北歐國家中最發達,也是創建社會福利基礎最健全的地方之一。人民幸福感高,男女平權意識也普及,那麼在這個地方成長起來的女性會如何?
電影用十分反諷的標題告訴你──她有可能是世界上最爛的人。
挪威有個著名的戲劇家叫做亨利‧易卜生,他最有名的一部關於女性命運的劇作《玩偶之家》以討論資產階級的婚姻問題,暴露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衝突為主。故事的最後,女主角娜拉出走了,以她掙脫家庭(父權)束縛,決定離開作為全劇的結尾。多年後,毒舌作家──魯迅,則對《玩偶之家》提出了一個靈魂拷問:
「娜拉出走之後呢?」
如果說每個年代都有娜拉,19世紀的娜拉肯定跟20世紀的不一樣,19世紀的娜拉出走後也許活不下去,她甚至可能找不到養活自己的工作,人身安危也有疑慮,可能被強姦,最後破罐子破摔只好以出賣靈肉換取基本生存。也或許她走不遠,半途折返,因為她發現外面的世界比玩偶之家更為殘酷。這是沒有辦法接受完整教育,也沒有工作資格的女性冒然出走的代價。
20世紀的娜拉肯定比19世紀的娜拉幸運許多,她們普遍接受教育,逐漸擁有工作權與選舉權,人生不需要依附男人的給予也能生存。電影的主角Julie,出生於20世紀90年代,用現代話來說就是90後,誕生於一切富裕的、自由的、充足的、平等的社會,娜拉過去的煩惱不再是她的束縛,但在一切富裕的、自由的、充足的、平等的社會成長起來的Julie卻依舊茫然失措。
為什麼?
許多人看完電影,憤憤地丟下一句:「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語氣中似乎在責怪主角Julie沒有餵他喝一碗暖雞湯,氣導演讓他浪費了兩個多小時看了一個不知所云的故事,一個虛有其表的愛情故事?(抱歉,這不是愛情電影)
確實是這樣的,當我們看多了人生必須有目標,並且為目標不斷努力前進,最後功成名就的主旋律電影之後,就愈發覺得Julie這個女生太討厭了。什麼都不專精,一下子想學醫,一下子對心理學與攝影產生興趣,全都不了了之後,開始寫作,卻也成不了氣候。大學輟學在書店當個店員,晃晃悠悠,自自在在,反正家裡也用不著她賺錢,父母不需要養。享受戀愛,從一個男人的懷抱到另一個男人的懷抱,現任男友有名有才,關係穩定,但她竟然還出軌?
曾經,我們以為當社會富裕了、自由了、充足了、平等了就可以解決很多人生問題,但《世界上最爛的人》這部電影卻告訴我們──想得美咧,當做什麼好像都可以的時候,才是人真正迷惘的開始。比如,社會不再視結婚生子為人生必選題時,你也就開始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想結婚還是不想結婚?想生孩子還是不想生孩子?因為沒有必須、即刻、就該如此的壓力,你也就不會去嚴肅思考這個問題。你甚至討厭被「別人都這麼做」的理由說服,於是積極反對。
直到這個問題擺在你眼前了,真的不小心懷孕了,看到驗孕棒裡兩條線了,才眉頭一皺,生出抗拒。但你依舊無法下決定,你拖延逃避置之不理,直到雙腿流出汩汩的紅色的液體,你才鬆了一口氣。
這是電影中我最喜歡的畫面。
所有碰觸女性生育與否的故事都太痛苦也太偉大。要不要孩子這件事其實多數年輕女性都像Julie一樣,口中說著我要頂客,我不要孩子,但是孩子真正來的時候也下不了手去處理,就更別提好好避孕了(既然不要孩子,為何不好好避孕呢?她雙手一攤,我不知道啊?把問題丟還給你。數過嗎?女主角說了幾次不知道)。
諸如此類的心口不一在電影中比比皆是。
當個書店店員很自由很好啊,職業無貴賤。碰見陌生人卻對他說:「我是個醫生。」你以為自己支持階級平等,暗地裡仍舊守著精英主義。前男友前程似錦讓你憤怒自卑,現男友在咖啡館當服務員成了你吵架拿來刺傷他的一把利刃。
自己一事無成,卻比誰都驕傲。你不是世界最爛的人,誰是?
看完電影後,我也覺得自己很糟糕。之所以如此觸動,多半也是因為共情了主角Julie。我們都是比自己的母輩擁有更多選擇、更多自由的娜拉,但我們卻很有可能活得不如她們通透,不如她們堅定。
我們搖擺,我們迷惘,我們反覆無常,我們想得很多卻做得很少,我們給自己找理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婚戀自由了,卻很難真正把自己的心房敞開,對誰負起責任,給出承諾。我們也明白要反抗父權,卻只敢在迷幻蘑菇的催化下才有勇氣說出想法,做出抵抗。
我們這一代看似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活在資訊發達,生活節奏快速更迭的年代,卻更膽小了。這樣膽小的我們卻覺得自己比過去的人懂得更多,更獨立,更自命不凡。
直至死亡來到眼前。
自我的覺醒,也許就是被現實不斷槌打的過程。死亡往往被視作一次重大的打擊,那麼它所帶來的反思將推翻過去所有對自己自大的想像。Julie終於沈澱下來,站在此時此刻的節點上,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她的人生經歷正在慢慢累積,透過這些事、這些人、這些物她才能夠有所成長。
無所謂三十定律,人不會在吹熄三十歲蠟燭的那一刻就突然明白一切。註定要經過反覆的猶豫,經過無限循環的迷惘,才能拼湊出自己的人生版圖。
現代娜拉走到了後女權主義時代,即便有些事情依然刺激著男女之間的矛盾,但不可否認,它又在某些地方趨於弱化,幾近緩和。但這是最終的解答嗎?不是的,至少在這部電影中沒有答案。最後的畫面是Julie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房間,一份普通但也喜歡的劇照工作。沒有同居生活,只有自己,頗有向維吉尼亞‧吳爾芙致意的那點意思。
《世界上最爛的人》是詩意的,好多畫面、情節的處理都具有強烈的文學性,但它把愛情元素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則有點壞心眼,讓許多懷春的小姑娘誤以為是愛情電影。於是,它這麼樣的顧左右而言他,終究會招致不容易賣座的結果。畢竟市面上早就充斥著資本主義工業糖精。
跟工業糖精一比,它果真就成了某些人心中世界上最爛的電影。
最後,表白一下Renate Reinsve,她某些角度看上去並不算美,卻也是那些無傷大雅的小缺點讓她某些時候顯得精緻無比,配得上不著痕跡的表演。不愧是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女主角。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