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極大程度上是約束女人發展的。
若實現自我與結婚之間有順序,
肯定是前者更優先。
我很喜歡章子怡,不光是她表現在娛樂八卦面前的樣子,更多是她所扮演的角色。其中,《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與《一代宗師》裡的宮二我尤其欣賞,特別是玉嬌龍,在我懵懂的年少時期,曾經起到一個警示作用。
後來覺得《臥虎藏龍》其實特別現實主義。玉嬌龍受父母安排即將婚嫁,養在深閨的格格看似是一個提線木偶,卻在貝勒府初遇俞秀蓮(楊紫瓊飾演)時感嘆:「我就要嫁人了,可還沒過過我自己想過的日子」。白天大吐苦水,晚上便一身夜行衣去偷寶劍了,功夫一點也不遜色於俞秀蓮。
玉嬌龍最直接的枷鎖是什麼? 是父母,是家世背景。偷了寶劍之後她決定闖蕩江湖,轉過身便離開,對家裡一點留戀和擔心都沒有。這麼強烈的自我意識透過螢幕傳遞而來,曾使我內心一陣火熱。而恃才傲物的玉嬌龍在實現自我之際,更多是對自己慕名的江湖感到好奇。「究竟有多好玩呢?」別人描述的不算,非得自己走一遭才罷休。在這種自我追求的驅使下,親情與愛情在當時便可有可無。即使在大漠中愛過羅小虎,與他立下約定,卻在踏入北京和李慕白等人交手後發現: 大漠裡的羅小虎不過就是她見識未廣之際的一時心動。因此,日後羅小虎來北京尋她,被拒絕後大鬧市街搶新娘一舉,在玉嬌龍眼中就愈發不帥氣了,可能內心還白眼直翻:「我當初怎麼會看上你?」
2000年看《臥虎藏龍》的時候,我的心就像電影裡面的配樂”咚咚咚”不停響著。我想起自己的初戀,想起那個男孩說自己長大後的願望:「我嘛,就當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或公務員,娶個老婆,生兩孩子,安安穩穩過日子。」十七歲的我聽了頭皮發麻,心中隱隱不安,發現眼前的男孩愛不久了,遲早都得甩。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自己想追求的究竟是什麼,但我能肯定一定不是他口中所描述的那般景色。
我被內心的慾望驅動,畢業後立馬北上,想找到自己內心所嚮往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混自己想交的朋友。曾經有人問過我:「凱特,自我是什麼?」
我想了好久,想到一個答案。也許就是”一個人因此而存在的東西”吧。
玉嬌龍藉由與碧眼狐狸習武而觸摸到”自我”,我則是透過喜歡的工作與文字建立起自我。有人是跳舞,有人是唱歌,有人是演戲;有人研究科學,有人發明產品,有人做生意,有人搞投資……。當一個人擁有可以完全沉浸在內心世界,又同時能向外界表達和溝通的媒介時,他的內心便是豐富的,可以自得其樂,有所追求。
許多人說他們找不到自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專注於什麼。或者說這些專注不被多數人羨慕,所以也就沒有專注的價值。這問題也曾讓我反過來問我自己。
也許我是幸運的吧,因為有太多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實現自我的方式與媒介。
驅動玉嬌龍闖蕩江湖的原因除了想在婚前”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之外,更多是因為她覺得江湖應該很”好玩”。所以她必須玩夠,否則怎甘心嫁做人婦?
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在婚後依然實現自我追求(照常”去玩”),不被家庭耽誤(她們也是幸運的)。大多數的女人會在自我與家庭孩子中做出權衡,不是犧牲自己,就是犧牲孩子、丈夫,而選擇前者,相對是社會倫理所樂見,從此把追求自我不成的遺憾,多少用”我起碼是個好母親好太太”來彌補。
婚後的我有一陣子經常出差,老實說至今也常與先生分隔兩地,一個月只得最多兩週不到的時間同住在屋簷底下。這些時間還是兩人協調過來的結果,若非彼此有心,按照我們對自己各自”去玩”的心態,早就拆夥。婚姻中的愛,其本質或許早就與愛情無關。
玉嬌龍與羅小虎屬於那個時代的自由戀愛吧,但那個時代哪有什麼自由戀愛? 所以我說《臥虎藏龍》其實特別現實主義,它把我們將戀愛視為婚姻基礎這件事透過大漠裡的愛情表現出來,卻藉由玉嬌龍父母的訂親給出另一個價值: 婚姻的核心其實是利益交換,自古以來便是。而自由戀愛不過才盛行100年不到,想改變婚姻的本質,其實還有好多需要努力。
以前我懷疑,也不屑。如果自由戀愛的我們結婚都是心甘情願的,何以來的利益交換?
確實該怪當時年紀小,以為愛可以戰勝一切,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要相互扶持,共同成長。才發現,成長是自己的事。戀愛中的兩個人不是彼此成長的腳步一前一後,就是雙雙跑出了界,從此分道揚鑣。”一起成長”是每對戀人最初的癡心妄想,是胸口的硃砂痣,是頂上的白月光。若在此之前結了婚,當愛消失後,出於利益與孩子的事,很多婚姻依然會持續下去。
喔,千萬不要覺得可悲,婚姻與愛情本就需要分開來看待。因為愛情太容易消失了,就像玉嬌龍對待羅小虎那樣。而誰的當下不曾想過一生一世一心人?
所以玉嬌龍是明明白白的人,她拎得清現實與幻想,只是她沒想到自己於江湖這麼一鬧,害死了一個大俠,拆散了一對各自追求自我,互相慕名卻不想綁住彼此的神仙眷侶(死之前才表明心意)。是幸還是不幸?
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用微薄之力支撐彼此,不如放棄執抝以全新的自我迎接未來。
玉嬌龍最後縱身一躍,放逐了自我。她玩夠了,但她也不想結婚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