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系列|我為什麼會結婚?婚後的我幸福嗎?

ARTICLE

更進一步的情感關係只能是結婚嗎?

這是我的答案。

很多特派員都會問我:「怎麼判斷一段感情走到最後是值得結婚的?婚姻真的是必要的嗎?」

你問一個人問題,應該要有那個人僅能以自身的經驗範疇來回答你的心理準備。即他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自己的看法,給你建議。所以一個人的婚姻幸福與否可能會讓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不同。於是,如果你拿這個問題來問我,也許是想從我這裡聽到肯定的答案,那麼我會說:「很棒,我覺得可以試試。因為我從中體會到了超越愛情且更讓我留戀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倘若你不結婚,是永遠感受不到的。」

那個「很棒的、讓我留戀的東西」與其說我期待它出現,倒不如說是意外獲得的。因為它超出了當時我對婚姻所能理解的範圍,要一直到現在,結婚快13年了,才能說出比較具體且肯定的答案。

如果「專情」是唯一定義一個人好與壞的標準,那我算不上一個好人,更談不上好女人。我談過很多次戀愛,戀愛時也會跟其他人曖昧,被人劈過腿,也劈腿過別人,而自己在劈腿時完全沒有罪惡感。你可以說我沒有情感道德,但在我的邏輯當中,愛情本身就是不講道德的。至於婚姻,我甚至都未曾考慮過。

但我這樣的一個”壞女人”結婚了,而且到目前為止,我認為自己的婚姻還挺幸福的。你一定會想:「憑什麼啊,憑什麼一個對情感有過不忠的人可以遇到適合的愛情然後嫁給愛情還幸福著?」

這就是我想要說的,一個人的婚姻是否幸福,跟他過去的戀愛道德無關,而是跟他決定走入婚姻的想法有關。一個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即使在愛情中從來沒有背叛過別人,也絕對不會幸福。

像我這樣一個在愛情道德操守上有瑕疵的人是怎麼對結婚起心動念的?從感性層面來看,我當時確實很愛某人,這當然是基礎中的基礎,愛情是步入婚姻的首要條件。再來,他是我戀愛十幾年中遇到唯一讓我感到「不會膩」的人,我們很有話聊,可以輕鬆地跟對方說出內心所想,且不用擔心意見相左時對方會因此不愛你。方方面面都算契合,跟他在一起很快樂,但不是沒有痛苦。

推我們一把的其實是後來的遠距離。他去北京工作,我在台北。分開的一年我完全沒閒著,工作得到很好的發展,身邊也有幾個曖昧對象。我去北京找過他幾次,清楚明白他的未來在那兒,於是回到台北之後我便想:「是該分手了,兩個人的世界會漸漸不同。」

我這種每次戀愛都無縫接軌的人註定是捱不過距離的,覺得努力撐一年也夠了。結果當我提出分手時,他卻說:「我們結婚吧,你過來北京,我會照顧你的。」如果你看過我的書《生為自己,我很開心》裡面那篇《不能嫁給你》就會知道,我曾經是個落跑新娘,頂著兩個家庭、共同朋友的壓力下,以劈腿收場了論及婚嫁的關係。

逃婚加上過去豐富的戀愛經驗,讓我非常清楚如果自己想步入婚姻必須具備什麼?跟雙方的家人、朋友、年齡、賺多少錢有沒有車、房完全無關,尤其後者,那些靠我自己我也能有,更何況那時的某人也沒有(哈)。

而我也相信,一個在北京有著不錯發展,未來無可限量的年輕男人肯定也不會只專注於我(這件事情很容易換位思考,只是多數女人會自欺欺人罷了)。所以,當某人提出結婚時,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肯定是他目前所交往過的人當中,各方面最好的(而前面我也提到了,於我而言,他也是)。彼此有此共識,再加上結束遠距離的推波助瀾,我們便結婚了。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無條件被愛著的,覺得那才叫做真愛。但其實愛是有條件的,哪怕是父母對我們,如果不是「親生」,他們能如此對你嗎?因此結婚對我而言就是意謂著「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能夠達到多深的連結」的一種關係,所以它的先決條件一定要建立在「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人」的獨特性上。

而婚前我也試想過萬一離婚了怎麼辦?不是詛咒自己的婚姻,而是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時,能給自己一個說法。但結婚這件事終究無法保證永遠幸福,換個角度思考,那些擔心不正是警惕自己在婚姻中也要保有自我,永遠維持吸引對方的人格魅力的一種動力嗎?(至於我為何沒有跟前任結婚卻嫁給某人,我的書裡有寫,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想知道的朋友歡迎去買書喔。)

婚後,我結束在台北的事業在北京從零開始,許多人因此認為我做了很大的犧牲,只有我自己不覺得,也不曾跟某人提過。他後來創業成立自己的公司,我也花了很多心力去拓展機會,重新建立起新的事業版圖。

許多兩性雞湯都會告訴你,維持兩人關係最關鍵的是三觀一致,我雖不否認這樣的說法,但經驗告訴我,步入婚姻前的關鍵如果是一致的三觀,那麼步入婚姻後的基礎就是「經濟」。錢反映出來很多現實的問題,包含你們「隨著社會歷練而改變的三觀」。

很多人以為自己沒變,錯了,你只是拒絕去承認你變了,拒絕承認你們兩個人改變的方向不一致而已,並不是你不會變。

我跟某人越來越深的連結其實都建立在改變的基礎上,我們變得更想帶著對方過上更好的生活,於是在各自的工作中非常努力,同時支持對方想做的事,當彼此的後盾。因為目標一致,讓我們同心協力。有天,在一個很平常的晚飯餐桌上,我們不知道聊到什麼,然後某人突然有感而發地說:「我沒有讓你吃苦吧?」

「怎麼會,我覺得自己過得很幸福。」我說。

「你從來不埋怨我也不限制我,有時想想,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一直在一起。」他說。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無條件被愛著的,覺得那才叫做真愛。但其實真愛並非一個人無條件愛著另外一個人做他的避風港,而是一個人懂得另一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且全力支持他。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放棄一切來到北京的,因為從沒覺得這是”犧牲”,所以讓彼此的關係從一開始就甩開「我是為了你來北京」的標籤。這是我自己做的選擇決定,它不是一個情感籌碼,日後可以用來談判。某人知道,並用實際的行動回應了我所做的決定。

無條件愛你的父母恐怕都做不到全力支持,做不到相信你、肯定你、理解你,做不到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夫妻卻是我目前為止唯一肯定能達到這種境界的關係,只要你們改變的方向一致,彼此有心去維繫,那就絕不會是遙不可及的事。

有貴人的恩情,有朋友的義氣,有情人的寵溺,有親人的不離不棄,接納對方的脆弱與不堪,也能夠向對方展現自己的脆弱與不堪。夫妻關係中很棒的、最讓我留戀的就是這些東西。要擁有這些,不是企圖找一個確保愛你愛到最後的人,這太不實際也有點天真,而是在最初因為三觀接近而走在一起成為夫妻的兩個人,把這段關係從夢幻的愛情抽離後,丟進俗世中持續接受考驗的過程與結果。婚姻更多是現實的總和,在現代社會它不僅要具備風花雪月的基礎,還要上升到柴米油鹽的價值,它與愛情的差別絕對不是僅僅那一張紙。

很年輕很久以前的當初我也想過:如果可以一直戀愛幹嘛結婚?我也沒有要生小孩啊?

但後來才明白,也許只有將愛情拎到婚姻的現實裡才有可能真正落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的前提下,我們之所以想跟另一個人結婚一起生活,是需要愛和勇氣的,因為未知的路,最是難行,也最能考驗出伴侶的質量。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吧:「怎麼判斷一段感情走到最後是值得結婚的?婚姻真的是必要的嗎?」

與其看別人的婚姻生活,聽各路婚姻前輩們的建言,都不如你回頭審視一下自己和身邊的那個人。哪怕你最後選擇不婚,也是很有意義的決定。

過份美化的愛情如同過份被醜化的婚姻,

都是不真實的誤導。

-凱特謎之音

|延伸閱讀|

想進一步看看我怎麼寫婚姻關係嗎?

《生為自己,我很開心》

推薦給你

 

RELATED POST


1Comment
  • 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不想被淘汰該怎麼辦? - Zenos捷諾斯
    Posted at 22:33h, 29 5 月 回覆

    […] 宏觀思考法,則是把問題往更高的格局來看,像是時尚部落客凱特王,就把「結婚是否必要?」這個問題,上升到自己與伴侶的適性,應該由他們倆自己來決定。倡導大人思維的部落格大人學,也有一篇文章在討論「台灣的年輕人缺少狼性」,最後也是把這個問題,以「局」去思考,發現了其實跟「環境」以及「自我實踐」有關,擊出亮眼的觀點,給了我當頭一棒茅塞頓開的體悟。大家下次遇到問題,不妨使用宏觀思考法,試試能不能找出別人沒想過的觀點,沒準能驚豔眾人呢。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