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安靜的努力雖然平淡,
卻是獲取幸福最可靠的方式。
很奇妙的,我跟特派員們一直維持著親密卻又陌生的友誼。親密的是,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會跟我分享自己的成長,比如近期就有人把健身的Before & After發給我,那效果,不誇張,真的堪比整型,而且是比整型效果還棒的,因為她從頭到腳看上去自然又健康,全身散發自信美。我很樂意參與他們人生中最精采的時刻,即使只是一句「我考上理想的學校了」、「我被想進的公司錄取了」、「我拿到證照了」、「我升職了」……,都會讓我感動很久。
而陌生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根本算不上朋友,但那些真誠的分享,卻又讓彼此在虛擬的網海中,構建了友誼的小船。這樣的情感模式,一方面能讓雙方暢所欲言,一方面又維持相互獨立的狀態。
有激勵的案例,就有茫然的族群。比起分享生命中的感動,更多人是來傾訴生活中的痛苦的。他們往往找不到人生的目標,做著一份既不討厭也不喜歡的工作,每月固定領著薪水,被生活的瑣碎填滿空閒時間,然後日復一日。年近中年後發現:帳戶沒多少存款,身邊也沒有親密的人,身材走型,面目憔悴,想改變卻又感慨時不我予。
我也常常收到很多口號式的留言:「女人啊,就是要有底氣」、「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獨立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精采」、「要學會愛自己」……。
但這些口號從來沒有告訴我們:「具體該怎麼有底氣呢?要做什麼才能活得漂亮呢?獨立指的部分是哪些?究竟做什麼才叫愛自己?」
在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兩句人生金句的年代,口號與實際生活僅僅隔著「實踐」兩個字。很多人幻想了一輩子,卻一生從未走出腦中的城堡,更好的自己是活在雞湯文裡的。
人,也許就是這樣慢慢廢掉的。想的太多,具體實踐的又太少。究竟,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難嗎?在世俗定義的成功與自身的能力之間是否存在平衡?倘若我就是平平凡凡的人,有沒有一種努力的方向能讓我感到幸福?
以我個人截至目前為止小小的人生體驗,我想說得是:「有的」。這世界確實存在一種努力的方向能讓人隨著年紀增長反而越來越踏實幸福。你會慢慢收穫事業、財富、生活、情感各方面的成果,不致於完全沒有煩惱,但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生活漸入佳境,而非慢慢廢掉。用理性的思維與實踐,去支撐你感性的訴求與願望。以下,是我將親身經驗歸納為讓自己越活越幸福的7個tips:
了解自己的出廠配置
所謂的出廠配置包含以下但不限於:原生家庭、家世背景、長相、身高、生理缺陷……等等。其實也是我們常說的一手好牌還是爛牌。
通常會覺得自己拿到一手好牌的人少之又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透過梳理自己的出廠配置後你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差不多,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所以關鍵更在於,怎麼讓那些壞的地方對自己的影響減少。
出廠配置屬於先天條件,而且很多是你無法透過後天改變的。比如,你無法更換親生父母,兄弟姊妹,但可以讓他們不過份地干涉你的人生。
分析出廠配置也是為了幫自己開外掛,針對弱項去彌補。
我從小知道自己身在單親家庭,經濟本就不會富裕,所以不太會把僅有的零用錢拿去買零食或玩具,而是買幫助學業的文具,例如參加畫圖比賽的水彩之類的東西,可以幫我贏得比賽,得到獎學金。雖然這是童年的操作,但這個思維邏輯卻影響了我一生,讓我不會過份糾結別人有,但我沒有的東西,而是去看看怎麼利用自己手上僅有的東西,創造價值。
再者,我母親雖然不富裕,但她給我和妹妹們的教育與愛卻很足夠。她明理、開放、堅毅、果敢,這些比起錢,對於一個女孩的成長更有意義。許多人說女孩要富養,否則她會很容易讓別人用物質就吸引去。
對此我一直都是質疑的,與其讓這個女孩從小養尊處優、衣食無虞,倒不如真正讓她識別錢財之外的東西,那才是所謂”富”養,並讓她一生都能倚靠自己過得好。
明白什麼是治療拖延症的藥
每個人都有拖延症,只是病情不一樣。
面對自己的懶惰,我通常會設一個「最後期限」。就像有人的手機鬧鐘會超過5個時間段,第5個鬧鈴響起就是最後通牒。我現在的工作面對的經常是截稿日,確定工作後我就會針對每一個案子的截稿日再給出一個自己的最後期限,用來治療我的拖延症。
懶惰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偶爾也犯懶,當做是給自己的一種彈性,別總是那麼緊繃。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喜歡賴床,賴床真的好舒服。可是我從來只設兩個鬧鐘,一個是基礎體溫計,一個是手機,而且手機只有設定一組鬧鈴,晚基礎體溫計半小時。
有拖延症並不可恥,但你要有藥可以緩解,它是終其一生的慢性病。藥可以是你戶頭裡的數字,老闆的臉,孩子每學期的學費單,房貸……等等。任何一個掐著你喉頭的東西,就是最好的藥。
說真的,被這些東西掐著喉頭不是什麼壞事,人就是需要這麼一點「威脅」,才能開發潛能。
給自己設立一個長期投入才能獲得回報的功課
碎片化訊息的年代,會讓人很迷戀所謂快速獲取成功的方式。對於需要長期努力才能看見成效的東西往往不屑一顧,甚至覺得那是不太聰明的人才會選擇的方法。
先不談事業與工作吧,我們來聊聊保養與健身。在我看來,醫美之於日復一日的保養步驟,醫美就是快速又立竿見影的護膚方式;減肥與運動,減肥就是快速改變身材的方式。
但哪一個可以讓自己優雅老去呢?絕對不是快速的那一個。
每天投入一點點,累積起來就會發現成果豐碩,我想這說的不僅僅是學習,也是在說保養與健身。過了35歲,如果你從以前就幫自己養成保養跟健身的習慣,那麼就會從此刻與同齡人開始拉開衰老的差距。也就是說,你會老的比較慢。
我覺得幸福感也來自於把自己的外表keep在一個好狀態,同時,收穫健康。
嘗試理財投資
你不必玩成股神,但要有點積蓄。能力足夠貸款買房,就不妨替自己投資一間。30歲後,以5年、10年為一個基準幫自己累積一點財富,會非常有安全感。
拒絕無意義的社交
與其做一個約了不來,來了不嗨的咖,不如做個想去就去,不想去就是不想去的原則咖。隨著進入社會工作,應該要妥善分配自己的社交時間與對象,尤其週末休息兩天這麼珍貴,不留給自己說不過去。
有些人把邀約當做好人緣的證明,捨不得或不好意思拒絕他人,但在我看來,可以讓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用勉強去的朋友圈,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花心思去培養細水長流的交情,有幾個可以在困難時相互借點錢給彼此的朋友,那才是一生的寶藏。
工作的應酬則不在此限,因為你要分清楚那是「為了工作」。
學會自律,而非放任
我經常覺得人之所以會慢慢廢掉,都是對自己得過且過,以及縱慾過度所導致。生活作息毫無規律,飲食沒有節制,讓身體與意志都在放任中被消磨,造成注意力無法專注。這樣的人很難在工作中表現突出,自己的生活也會過得一團亂。
該怎麼學會自律?很簡單,從你最想改變的狀態開始,試著拿回你對生活的主動權。將行為模式培養成習慣,然後漸漸地你就會發現被習慣制約,人也就開始自律起來了。
把感受與情緒輸出成你的東西,變成價值
很多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凱特,當你情緒低落時,你都靠什麼讓自己振作?」
我在自己寫的書裡分享過,每當低潮來襲,我會任由低氣壓將自己包圍,什麼事都不做。但這並不表示我沒有在思考,我甚至會試圖將這樣的情緒化成文字,成為一篇文。願意發表我就發表,不願意就私藏著。
「文字」成為我把感受與情緒發洩出去的媒介,倚靠長期書寫,我不僅治癒自己,最後還得以集結成書。許多人誤解所謂讓自己振作起來的意思,以為只要做了什麼,就能馬上脫離低潮,比如經常聽到有人建議去吃個大餐、買東西血拼、出國旅行散心。
可是我必須認真說,做那些事都不能讓自己真正感受到「解脫」,只有一時的爽快罷了。真正解救自己於水火,並得到成長,都是我們親手將那些負能量變成正能量之後。
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感受與情緒,那是一種力量,可以幫助你創作。但創作不一定要是文字,它可以是繪畫、舞蹈、烹飪、園藝……等等各種興趣的培養。
我有個朋友,遇到煩心事就在家下廚,鑽研很難的法式餐點。她並非想成為廚師,她甚至在金融業有很好的職位與薪水。她跟我說:「當我做出一道很難的菜,發現它的味道跟我在餐廳吃的差不多時,就會覺得自己真是一個不錯的人。然後我的壞心情就消失了,還得到做菜技術上的成長。」
吃個大餐、買東西血拼、出國旅行散心都不能讓我們肯定自己,但把低潮時的負能量藉由另外一件事的完成來肯定自己,長期下來,你會得到另外一種價值的肯定。
社交平台其實是很多現代人焦慮感的來源,尤其對年輕人而言,打開手機,一下子就能窺探到一個遙不可及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如果還來自一位同齡人,說不清楚是勵志還是打擊?
因此,有人開始在IG、臉書上面創建富貴人設,比起仇富,「慕富」才是更多人心底真正的聲音。前不久發生在上海假名媛拼單高級酒店打卡事件,說的不正是此類的心境?他們不在乎是否真正享受到了酒店的服務,目的只是用一張印有品牌logo的床旗,擺出千篇一律的姿態,秀出那份「高貴」。
歸咎原因,不過是對現實中自身所處的階層沒有認同感,甚至對自己也沒有認同感,以致於做出如此荒誕的行為,只為「被羨慕」。
默默努力,靜靜收獲在這個互連網時代也許不合時宜,但對於每一步都願意對自己負責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樣的幸福更加踏實有底氣的了。
這便是我心中所謂的愛自己,活得漂亮。它沒有什麼大logo供識別,它只是靜靜地接受時間的考驗,讓我將每一步都踏穩,如此而已。
Penny
Posted at 16:05h, 28 11 月謝謝妳的文字,言之有物、引人自省,讓人能夠不忘要前進。
凱特王
Posted at 19:57h, 30 11 月謝謝你的留言,給我很大的鼓勵。
Yuting
Posted at 18:01h, 08 12 月非常受用的7個tips : )
一邊讀一邊檢視自己
凱特王
Posted at 21:43h, 12 12 月謝謝你~這也是我經常拿來砥礪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