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生活

FASHION

其實我們選擇去愛一個人,

做一份工作,

無非不是為了嚮往的生活。

朋友在夏天時上了山去看她的同學。

她並非只是單純因為畢業多年後久別重逢的敘舊,更不是心血來潮一時興起,她的說法是:「我想看看別人生活的方式,看看別種活法。」

同學與他的妻子兩人辭去城裡的工作,跑到山上買了塊地,蓋了一棟民宿。旅館剛剛落成不久,朋友成為他們遠道而來的第一批客人。山裡的作息逐漸洗褪城市的鉛華,黑了一點的肌膚讓歲月的摺子在臉上看起來格外樸實,夫妻倆人傾心協力,藉由民宿將生活歸零重整出發。

「聽說過很多這種跑去海邊啊,山裡面生活的人,但身邊真的有人這麼做的時候,還是很好奇的。聊天時聽他們說起各種草創艱難,調換一下時空,其實跟我們在城裡創業也沒什麼不同。終究不過換個空氣好一點,景緻漂亮些的地方煩惱紅塵俗事罷了。」朋友說。

我內心咀嚼著她說的”看看別人生活的方式”、”別種活法”、”終究不過換個空氣好一點,景緻漂亮些的地方煩惱紅塵俗事”這些話。

究竟,我們一邊努力工作,一邊不忘戀愛,企圖找個志同道合的人共此餘生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更好的明天嗎?

某人參加男人的聚會回來後跟我說了席間一則小故事。他們這一幫來北京創業的年輕人如今各自有各自不同的歸屬,十年轉眼過去,小鮮肉都成了中年大叔。

他們都曾閃亮亮的來到異鄉的陌生城市,口袋裡沒幾個錢,內心卻懷有抱負萬千。其中有人捱不過了,灰頭土臉的回去台灣,喪失了當年的勇氣與倔強,順著父母之意,娶妻生子安份過日子。生活看似翻了篇章,但某人卻說:

「外人看吧以為這是成熟,但我們都心知肚明,那叫做”妥協”。」

沒有妥協的人呢?是不是就會過得比較好?

一位來北京追求電影夢的攝影師朋友至今還住在合租屋裡,女友離開了,只留下兩人當時一起照顧的小狗。他說:「不怪她,沒必要兩人這麼拖下去,我現在繳這兒的房租,養活自己和一隻狗就已經夠嗆了,談什麼結婚呢?」

也是啊,跟著劇組東奔西跑一走就是大半年,這樣的男人不敢承諾,連愛個姑娘都沒那膽量與資本。

我想起身邊某些個攝影師,說著夢想是拍電影,但做著跟電影完全不相關的事,拍拍短片跑跑趴,沽名釣譽到處認識名人。”拍電影”三個字是用來社交的,用來聊夢想的,不是用來執行的。

「人為什麼要結婚呢?」朋友問我。

她快40歲了,有房有車有存款,工作穩定,人在高階,談戀愛的對象比自己小一輪,正是可愛的年紀。

「你是問我當初為何結婚?還是問普世的人為何結婚?」我反問。

「有差別嗎?」她笑了。

「當然有差別,回答妳的問題可不能隨便給答案。誰不知道妳獨善其身的理由是什麼?是誰說”所謂的結婚,不過是利益與利益相遇的事情。只有當兩個人的預期效益大於單身的預期效益時,人們才會選擇結婚”」我說。

「妳記得可真清楚,但這是事實啊,如果我一個人過得好,而兩個人並沒有那麼好還多出很多麻煩事,我幹嘛結婚?」

愛過後就開始考慮現實的問題,是我一直都承認的事實。隨便舉個例子吧,熱戀中或中後段的男女肯定會想同居,而同居的理由中一定有一條”兩個人一起負擔房租比較省錢”的說法。利益與利益相遇的事情在戀愛中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女人昏了頭會直接搬進男友家跟他的父母一起住。忘記給自己留有餘地的結果就是置自己於死地。

「看來妳比我討厭多了,人都結婚了還想著”餘地”的事兒。」朋友指著我的鼻子說。

我看著她笑著:「自由。我當初之所以結婚是因為某人讓我感到自由。」

「我覺得愛一個人,兩個人一起過日子就是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我喜歡身心都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一個能給我自由的男人,就是我會想結婚的男人,自由就是我的現實考量。但妳知道最考驗自由的是什麼嗎?」

「是什麼?」

「自律。」我說。

「道理很簡單,沒有自律托底,自由就成了散漫,成了為所欲為的藉口。我們有默契且自律的維持兩個人的預期效益大於單身的預期效益,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收入,對自己的付出,對自己給予對方的愛,以及能控制自己的家人對自己婚姻狀態的干涉程度。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不允許拖延症患者或意志不堅的人,婚姻啊,是自由也是自律,至少對我而言吧。」

去年此時,結束在朋友家的聚會後,我跟某人駕車從市區返回郊區的住家。一路上我們把剛剛在餐桌上的話題延續到兩人私下的對話。話題很適合歲末來聊:從今往後10~20年的生活,你想要怎麼過?

「前段時間我算一算公司的帳,如果我們現在就退休回台灣,即使不工作也能過得不錯。」某人說。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們可以”退休了”?」我有點兒納悶。

「嗯……,難道不好嗎?」某人問。

過了半响,我們都沒說話。隆冬的北京氣溫零下十幾度,老車子裡的暖氣才剛暖透,我們就差不多要到家了。子夜的北京,從二環到五環外,不塞車的情況下真的也不遠。

「退休後要做什麼呢?」我們在車子轉彎繞進巷子時異口同聲的說,這突如其來的默契啊。

「哈哈哈,看來退休目前不是我們嚮往的生活。」某人大笑。

我點點頭,然後接著說:「你覺得今年北京第一場雪會下在什麼時候呢?」

只見某人不慌不忙的答:「你不在北京的時候吧。」

嚮往的生活,就是目前實現不了的生活。

大和頓物所


 

趁著選舉回去一趟南部,走訪幾個景點,來到竹田火車站。

日治時代的舊米倉成了文青網紅咖啡館,是時代也是操作下的產物。咖啡館裡的人來這兒的目的多少是慕名?多少是好奇?不得知。

就算只是拍拍照,專程坐火車來這裡的事大概也只會有那麼一次吧。

我想起朋友說他喜歡的生活就是每天能在咖啡館坐上一個鐘頭,什麼也不想,一個人靜靜的腦袋空空。

「那咖啡一定要非常好喝。」我說。

「不好喝也沒關係,重點是,在咖啡館。」他說。

瞧,這就是現代咖啡館的功能。

有多少人嚮往的生活是:

不是在咖啡館,

就是正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我一直都覺得帶著筆電在咖啡館打文章的人很做作,只是因為我自己辦不到。

吸引你去一家咖啡館的理由是:

因為它很好喝?還是因為它很好拍?


 

咖啡館的本質是賣咖啡還是賣環境?就是人氣咖啡館與網紅咖啡館的差別。

只要明天沒有更壞,

那就是最好的一天。

-凱特謎之音

RELATED POS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