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會因為怯懦、漫不經心、
自由放任和模糊不清的思想
而無所適從,
也會因為緘默和缺乏奔放的熱情
而悲觀失望。
我最近的狀態不是太好,總是試圖寫點什麼,卻老是草草收場。年假過得略虛,雖然也有快樂的時候,但睡前只要多想一下自己的年度計畫就沒來由失落。
為此,我在記憶中抽絲剝繭,想找找看過往的我是如何面對這種低潮?可是想不起來,雖然我十分確定自己曾經有過,卻無論怎麼細想都得不到結果。
一位小學同學來北京出差,利用空檔我們見了面,吃了飯。距離上次見面已經是2011年左右,過年在家鄉屏東見的面。這些年大家改變很多,比如生活方式以及工作經歷,以致於聊天的過程中並不缺乏話題,只是我不由得感慨,原來關於彼此,我忘記的事情竟然比記得的還多。
說實話,當她自動找上我時,我挺意外也挺開心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心境才會因為不知名的遠方有人惦記著你而偷偷樂著?也許是我最近太孤獨了吧?但我很清楚這種孤獨不是因為身邊沒有說話的對象,是自己對自己現階段的狀態無法認同,為著拳腳伸展不開的壓抑生著悶氣。
我問她:「空檔這幾天有想去北京哪裡走走嗎?」她說了故宮、長城、頤和園、雍和宮……等幾個地方,都是這10年間我陪很多人去過的觀光景點。內心中評估了一下日程計畫,我說:「很想帶妳去,但我可能沒空,不會怪我吧?妳難得來這麼一趟。」
「沒關係,我這兩年在瑞士也是把周邊的國家都跑遍了,自己一個人逛北京沒什麼太大問題的,而且也習慣了(一個人旅行)。」她說。
我琢磨著”習慣”這兩個字,忽然間閃過電擊般的觸動。
是不是從小到大我都”習慣”自己消化內心的無所適從,以致於那些正能量早就提早匱乏了?
我想對她說「不要讓自己太習慣一個人」,但我沒有說出口,我想,是因為我也無法對自己說出口。
我是一個不坐地鐵住在北京的台灣人。在北京這10年間,我坐過的地鐵次數不到10次,每次出門都是打車。她問我很多關於地鐵線的事,我一概不知道。忽然間發現,原來北京之於我是一個生活的地方,不是一個旅遊城市,我只想透過最輕鬆的方式讓自己好過,這一點,在這幾年,當我回到台北時也漸漸變得一樣,但凡出門就是計程車。
只有想走路或別人覺得坐捷運比較快的時候我才會出現在捷運站。
「北京很大,而且每站地距離妳要去的景點可能都還要走上一段路,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消耗掉的體力與時間。」
我像識途老馬般地好言相勸,畢竟07年剛剛接觸北京時,我也當過幾回傻樂傻樂的遊客。但想起早已陌生的地鐵站,不由得心虛補了一句:「當然,如果妳想走,走一走也是很好的。」
奧斯托每次喝完水想回沙發時,很少一次就找對方向。總要挨個撞幾處,才能憑氣味嗅到回去的路。當時我花了大約一個月每天陪她走過短短的路線,只要她起身,我就做她的導盲犬。後來不需要指引後,我改成觀察她的動作。她一旦迷路就會原地繞圈圈,最少三圈,最多七八圈,然後再試圖往前走。這要是換成人,早就暈了吧?哈哈哈。某人有時會直接把她抱上沙發,好幾次被我阻止,我說:
「你讓她繞,她繞完如果找不到路,就會叫我們。到時候再出手相救吧。」
我在奧斯托身上看見,即使是一隻失明的貓,也會固執的相信自己能找到正確的路,不到非不得已,不開口求救。
想起很久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引用了一段後人描述中國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戈革的話。(戈革畢生研究丹麥20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尼耳斯·玻爾,並著有中譯本多達12卷。曾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他”丹麥國旗勳章”。)
那段描述是這樣的:「他的一生平凡、倔強、不為人知。他的名片上賭氣的寫著孤獨兩字。」
那一晚,小學同學見到我時問了一句:「你好嗎?」
寫下這篇文的最後,我幾乎可以肯定當下的自己賭氣的說著:「我很好。」
outfit of the day
你永遠不知道風衣裡面藏了一顆什麼樣的心,
除非,打開它。
這是幾年前我寫下的話,
是因為我覺得風衣有種”總想掩飾什麼”的感覺。
而掩飾,是人的常態。
–
estherfum
Posted at 17:01h, 26 2 月hi Kate,
其实那天深夜你刚PO文,我已经看了一次,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当时想给你留言鼓励,但是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直到今天再重看一次,内心依然很沉重,沉重是因为你的文章而产生共鸣所致。
我也习惯自己消化内心那些无所适从,那些细微的感受。但是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导致正能量提早匮乏,我至今也不清楚。有时候千言万语,有时候打了一整篇的文字想诉说给他人,最后还是以一句 我很好 所为结束和开始。
可以以叹气结束我的留言? 😀
祝凯特一切安好,新年快乐!
凱特王
Posted at 18:42h, 02 3 月有段時間我確實很低潮,雖然完全明白原因,可使不上力的時候,就會很生氣。我氣我自己,也氣一些無法立即改善的現況。後來我會條例式的把這些問題先後排列,一一的去解決他們,當每一條被我跨越時,我的心情就會往上升一度,這雖然是個笨方法,卻總是在必要時可以解救我。所以我想說,主要還是行動吧。